西丰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西丰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三)发展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达到创优类标准,更好实现幼有所育;义务教育优先发展,争取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基本指标;高中阶段提升计划良好完成,让人人享受更高质量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更适合的教育。教育整体发展基本满足西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优质多样化需求,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

二、发展任务

(一)加快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1.大力发展优质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覆盖率、公办占比达到省、市确定目标,同时扩大普惠民办认定范围。合理布局,每个乡镇一个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保障经费,按照省定每生每年500元标准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资金。规范管理,民办园审批执行“先证后照”制度,按期年检与评级,建立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制度,实行挂牌督导,防止“小学化”现象。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保障园所安全。合理收费,公办园定价收费,普惠民办园限价收费,非普民办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收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准入制度,持证上岗,按照国家、省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配足配齐各类幼教职工,落实教师工资待遇。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国家标准,到2025年左右,西丰县争取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基本要求,并按省市部署实施。“十四五”期间,西丰一中要建设城乡结合初中名校,为城市化发展建功立业;西丰二中要巩固提升教育教学成果,打造辽北初中名校;东方红小学、鸿志小学要创新发展,打造集团化办学龙头校,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西丰县义务教育整体要补齐短板,找准缺口,提升软件建设,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

3.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规范校本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依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设课程共享资源、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规划,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并科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积极发挥西丰高中省级示范高中龙头与辐射作用,全面体现优秀人才培养出口功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整队伍结构,完善机制活力,整体水平迈入市域示范高中前列。西丰二高中要特色发展,探索建立复合型高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学生多向发展搭建平台。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性支持,探索西丰二高中高二学生中职分流可行性实施计划。西丰职专积极推进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发挥西丰经济社会人才培训中心功能。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高中阶段教育新格局。

4.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依法落实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政策,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以西丰职专农学专业为龙头,联系周边县区,构建农学专业连锁化办学模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着力打造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形成优势学科和专业群,到2025年,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的精品率达到100%,一般专业课程精品率达到50%以上。培养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双师型”教师为支撑、骨干教师为基础的教学团队。依托西丰职业高中建立西丰创新人才学院,引进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订单委培)的方式,为企业现有职工或者新招聘职工提供高中(中职)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教育服务,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养专业和选修课程,为企业培养急需适用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融资的新型企业家,为工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纪人、农业技术员)培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5.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搭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市民多样化学习需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化培训。建成以国民教育为基础,继续教育工程为主体,社区教育为重点,网络教育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及职称评聘向乡村中小学教师倾斜等各项政策待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招聘教师不少于50人,五年计划补充教师260人左右,逐步解决因退休教师增加而产生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各级教师继续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校与村小之间的人才流动,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7.有序组织升学,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招生工作

政策精神,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多措并举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完善基础教育学校入学制度,通过合理划分入学范围、强化咨询服务、规范入学手续、实行阳光招生等措施,规范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促进西丰教育的均衡发展。继续实行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100%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分设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各学校也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规范招生入学办学行为。

8.全力保障公平受教育机会。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继续实施“捐资助教”工程,努力扩大贫困学生资助覆盖面,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制度,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通过社会服务机构、群众组织、村(居)委会和青年志愿者等积极作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女童保护措施。

9.实施学校对口帮扶计划,加快农村学校优质化进程。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科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内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区域间合作办学、委托办学,重点支持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探索建设品牌学校为总校、并入学校为分校或校区的紧密型、协作型教育集团,不断丰富集团化办学模式。2022-2025年,完成东方红教育集团(管理北校区、南校区、陶然校区)、鸿志教育集团(管理中心校区、西校区、明德校区)建设任务。推进成平、柏榆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完善各乡镇中心小学带动所属村级小学发展机制,稳步实施“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作模式,通过输入教育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流转干部和优秀教师等,推进以素质教育、人民满意、学生健康、办学规范、尊重规律为导向的新优质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完善城乡帮扶制度,到2022年,实现县域内优质学校帮扶乡村学校全覆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10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整、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校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充分发掘各门课程的德育内涵,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团教协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品德修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信仰坚定,心理健康向上,育人艺术高操,深爱每个学生,吃苦奉献的班主任工作队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培养综合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激励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促进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合理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加强宪法教育,使尊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提升青少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11.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注重基础学科教学,相应提高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的比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稳步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以关注学生发展为宗旨,改革课堂模式,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特长,提高课堂效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进中小学实践教学,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杜绝“三乱”现象,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12.加强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增加中小学体育与艺术基础设施及设备。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配齐配足音体美教师,加强对农村教师“一专多能”艺体知识和技能培训,满足农村学校特别是中心校以下学校音体美教育教学需要。

坚持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唱起来、跳起来、跑起来、动起来”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创建“体育与艺术2+1项目”活动特色学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运动,组建中小学生足球社团,建设足球特色学校。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机制,运用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学生提供个性化运动锻炼及改善建议。切实强化美育,健全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机制;加快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

13.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为着力点,稳步推进高考中考改革。改变片面以分数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做法,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综合素质评价要重视成长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结果作为初高中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严禁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对教师进行排名及奖惩。

(四)转变管理体制,激发教育活力

14.统筹优化民办教育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以着力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扩大典型影响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严把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尤其是艺术类培训,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清理整顿民办教育市场,建立并严格实施民办学校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

15.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加强依法办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中小学章程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健全中小学校校务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推动形成校长负责、民主管理、家校沟通、社会监督的中小学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增强学校用人自主权。

16.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合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域外知名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教育教学和实训项目。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组织校长、教师到省内外名校交流学习,邀请教育专家和名师到我县讲学或任教。改革人才引入机制,吸引一批学历高、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五)强化教育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

17.落实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县战略,明确政府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在地区规划、人才引进、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优先发展”。重视舆论宣传,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发展教育,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

18.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推进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多元、规划科学、标准支撑、重点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严格预决算管理,科学编制教育部门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据实编制年度决算。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和集中支付制度,确保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并做到安全运行;加强基础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阳光财务”,及时公开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定期向广大教职员工公开财务情况。对教育重大项目经费使用开展绩效考评,将评价结果作为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生均教育公共经费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19.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以改进管理方式、开展第三方评价、支持学校自主办学为着力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督学队伍,健全管理和培训制度,提高督导工作专业水平。全面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不断拓展教育督导的监测、诊断、激励和服务的功能。整合管理职能,坚持管评分开,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支持、相互制约机制。

三、我县教育事业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工程规划

(一)公办园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扩大幼儿园普惠资源,拟新建县幼分园等4所公办园,新增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增加学位800个,总投资约2200万元。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拟新建晨光小区配套园,新增2000平方米,200学位,拟投资约800万。不断扩大连锁范围,达到省、市连锁目标;持续推进幼儿园提质晋级工程,提升各类园所级别与质量。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高速教育网络环境,实现村小接入带宽50M以上,中心校以上学校接入带宽100M以上,其中普通高中达到500M以上。在校园内安装无线WLAN设备,实现校园网络无盲点,利用教育网络搭建“平安校园平台”。更新教师备课办公计算机,组建高中、二高中、16所村级小学学生计算机教室,装配健全16所村级小学多媒体一体机设备,继续实施“班班通”工程,使班班都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

(三)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工程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配置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到2025年,全县基本实施残疾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明显增加。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探索举办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工程,提高资源教室覆盖面和运作质量。支持各级各类普通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创设必要的教育教学条件,建设无障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达到省定标准。

改进特殊教育育人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注重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培养残疾学生积极全面融入社会意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和职业技能。建立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合作机制, 加强学校与医院、康复机构的配合,促进医教结合,完善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服务机制,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十四五”期间,西丰县计划投入资金1.05亿元,全面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保证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新建鸿志小学分校,总面积3000平方米,概算投资1000万元。二是新建金星小学教学楼,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概算投资1000万元。三是新建西丰高中女生宿舍楼,总面积1200平方米,概算投资370万元,同时对教学楼、综合楼等36000平方米维修屋面防水、更换门窗及水电气改造等,概算总投资380万元。四是拟新建西丰二高中活动用房4500平方米,新建4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和配套泵房1个,新建水冲厕所150平方米以及大门、门卫房等,概算总投资2200万元,同时对教学楼和宿舍楼9500平方米更换门窗、维修屋面防水、改造水电气等,概算总投资500万元。五是筹建西丰职专工程。按照PPP框架模式,计划实施西丰职专异地搬迁。拟征地60亩,新建教学楼及各实训车间等,概算投资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