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西丰县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为了推动我县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持续的发展,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展定位,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工作,特制定《西丰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一)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1.县内干线公路路网重新整合。按照国家、省交通工作总体部署,调整干线公路网络布局,适应交通运输新发展新要求,切实提高我县互联互通水平。具体为:新国道G230饶河—盖州56.091公里(将原省道辽开线乌鲁岭—朝阳桥、省道沈平线朝阳桥—鹤岗村贯穿连接成国道饶盖线)。新省道S201平岗—桓仁82.628公里(将原省道沈平线英华村—六安村、县道西东线六安村—玉柱村、乡道玉柱村—肇兴村、县道郜兴线肇兴村—李家街贯穿连接成省道平桓线)。新省道S302东丰—张强67.406公里(将原县道西东线老爷岭—六安村、沈平线六安村—朝阳桥、辽开线朝阳桥—开西界贯穿连接成省道东张线)。新省道S301西丰—二牛所口19.648公里(将原县道东德线德林村—王家升级为省道西二线)。
2.全面完成干线公路建设任务。抓住省市支持西丰发展的有利契机,积极争资立项,覆盖县内所有干线公路,交通主干道的通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干线公路建设总投资13020万元。完成集阿线、饶盖线、平桓线、东张线、西二线等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建设项目9个156.817公里,省以上投资10493万元;桥梁工程37座,省以上投资2527万元。
3.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乡村级公路通达深度、通畅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民出行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农村公路省以上总投资为19788万元。新建水泥路268公里、桥梁71座、路基改造13.6公里、防护工程2480立方米,涵洞61道,省以上投资9663万元;完成大中修水泥(沥青)路329公里,省以上投资6951万元。完成危桥改造60座1493延米,省以上投资2393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路段处治148.3公里,设置各类警告标志3340个,安装钢护栏28143米,设置减速丘106个,标线69225米,投资781万元。
“十三五”期末,普通公路总里程达到325.687公里,其中:国道74.248公里、省道159.375公里、县道92.064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国道增加56.204公里,省道增加40.078公里,县道减少86.075公里。 一级公路达到11.100公里、二级公路达到222.523公里、县级路57.279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90.902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了35.597公里,提高了12.2%;桥梁总数达到4949.92延米/173座,比“十二五”期末增加了345.48延米/7座,提高了3.5%。农村公路共272条总里程1142公里、桥梁410座10535米。其中:水泥(沥青)路面1091公里,占总里程的96%;砂土路面51公里,占总里程的4%;四级公路718公里,占总里程的65%;绿化里程619公里,占总里程的54%。全县境内公路、桥梁的承载力、通行力明显提高,县内干支相连、互通互补的公路网络得到进一步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道路支撑。
(二)公路养护质量进一步提升
继续加强公路养护力度,对县级以上干线公路实施绿化升级。各级公路养护坚持“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方针,以 “标准路创建”活动为载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公路养护水平及路况质量。
1.日常养护规范开展。共完成春季大整修1146公里,建设标准路115公里,黑色路面补坑槽5247平米,路面灌缝25.8万延米,清理边沟1178公里,整修路肩1539公里,更新安装道口标注1131根,更新安装轮廓标387片,设置险桥标志18套,道路舒适度、畅通度大幅提高。西丰县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市养护排头兵地位,全市养护现场工作会议多次在我县召开,专业化养护工作被省局作为经验在全省推广。2017年,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诸多困难,组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所,在全市率先迈出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步伐。
2.绿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以建设“生态路、旅游路”为重点,强力打造“一路一景”“一村一品”的生态品牌公路。几年间,共新补植路树97万株,栽花5200万株,国省县路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建设了欢喜岭带状花园、凉泉、忠厚等公路景点11处。对集阿线、平桓线、东张线实行高标准养护,玉横线、沈平线被评为省级绿化精品示范路。建设苗圃1处,路树补植实现了自给自足。
3.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抢险快速、畅通及时”为原则,精心组织、科学部署,及时开展洪水、暴雪等自然灾害的抢险工作。几年间,及时抢修、恢复受损线路 85条,水毁工程480处,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加大冬季除雪清障力度,落实“人员、机械、材料、责任”四到位要求,做到了以雪为令,及时清障,保证了公路的安全通行,此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4.服务质量全面加强。加强了机械设备购置和场站建设,有效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共投入资金149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及机械设备改造。其中:投资1050万元购置了机械设备;投资290万元完成了沥青拌合站改造工程;投资150万元新建和隆、振兴、平岗3个二级养护站。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和使用工作经验在省局公路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
(三)运输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构建高效体系,提供便捷运输”为目标,全面打造“客运、公交、出租”三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1.长短途客运迅速发展。把握“运力调整、增效发展”的运输主体,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运输生产,全县87%以上的客运车辆达到了二级以上标准。规范公交车运行管理,确定站点160个,站牌160个,停靠亭4个。提高技术效能,环路2号线安装GPS系统,实现了“定位监督”和“实时监测”,公共交通的科技化管理水平提速提质。几年间,客运企业完成客运量20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9200万人公里。
2.客运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优化客运场站环境。客运公司投资460万元,更新城乡小型客运班车35台,运力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投资30万元更新售票设备,并实行互联网售票。新购安检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县客运站落实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旅客满意度逐年上升取得AAA资质,先后三次代表西丰县服务窗口接受省市检查并得到一致好评。公交公司投入30万更新公交车辆24台、新进了运营新能源公交车辆8台,现已投入使用,50台公交车可以进行刷卡乘车,方便了群众出行;征地2万余平米,建成了集公交停放、办公、检测、维修、培训一体的多功能公交场站。
3.道路运输安全形势良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道路安全运输指示精神,几年间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全县道路旅客运输无重特大事故。
截至2019年末,全县共有营运线路85条,客运班车113台,公交车辆50台,出租车390台,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省份,覆盖县域村屯的道路旅客运输网络。
(四)运输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为目标,从规范执法、打击违法两方面入手,优化运政服务,严格市场监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
1.源头治理,客运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以客运驻站办为基点,监督客运经营行为,站内管理实现了有序化、有效化的目标。科学调度车辆,加车690台次,疏散旅客39648人次,顺利完成各年度春节、十一等重要时点的旅客运输任务。
2.管理规范,全面完成办证及代征任务。共新办道路运输证517个,审证3363个;组织培训班26期,参加培训人员2240人;新办从业资格证1036个, 换证545个,审证5865个,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3.强化督查,动态监管成效明显。采取定点检查与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稽查工作,基本形成了车辆结构合理、经营行为规范、运政管理严明的道路运输新格局。共出动稽查人员2240人次,检查车辆12096台次。2016年,交通运输局与相关部门一道,科学部署、措施得力、稽查有效,1600台蛤蟆车、电瓶车一个月内平稳取缔,彻底解决西丰运输市场蛤蟆车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交通强国战略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交通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挥路网整体效率;进一步加快县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推动我县交通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实现西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围绕建设交通强国总目标,紧扣西丰建成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经济发展、交通发展的决策部署。
二是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考量,深挖潜力,立足当前求实效,着眼长远谋发展,切实做好交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文章。
三是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原则。把交通运输工作放在服务群众、改善环境的高度去思考、谋划、推进和落实,将为民、利民、便民项目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统筹协调,提高质效原则。树立大交通理念,正确处理投资与建设、管理与服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建设、养护、运营、行管、安全并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
1.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路网容量,提高公路的网络化、通达性和分担率
建设目标:按照“完善骨架、强化周边、深入村屯”的总体思路,搭建国省干线、城区环路骨架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沈抚经济圈、辽吉两省交界城市、县域乡镇的放射线路,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乡村道路的无缝衔接和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西丰县公路建设计划投资98.04亿元,其中:环城公路建设投资5.43亿元,郜英高速公路建设投资75亿元,西丰县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投资12.24亿元,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投资3.43亿元,农村公路工程计划投资1.94亿元。“十四五”期末,西丰县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92.102公里;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铺装路面里程达到233.623公里;干线公路改建桥梁3200延米/72座(不含重点项目);农村公路实现“屯屯通”建设目标;建立公路养护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分级管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重点项目
(1)新建项目(3项,92.67亿元)
环城公路:项目起终点位于西丰县城区西侧省道东张线与污水处理厂交叉处,主线全长约30.088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车道数四车道,全线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项目用地1503.33亩(包含旧路用地537.63亩),其中新增加用地965.7亩。计划总投资5.43亿元。
郜英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辽宁清原-辽宁西丰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全长75公里。北端经郜家店枢纽接入辽开高速公路(S14),南端经英额门枢纽接入沈吉高速(G1212),是连接辽开高速公路和沈吉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计划总投资75亿元。
西丰县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规划新建1A级通航机场,规划面积455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建设机库2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指挥塔台1座,3000平方米,办公及培训楼1栋,建筑面积6000平米米。主要工程包括跑道工程、土建工程、配电工程、给排水工程、通讯工程、道路工程、停机坪工程。计划总投资12.24亿元。
(2)改扩建工程项目(3项77.956公里3.43亿元)
平桓线改扩建工程:起点六安路-终点大营,工程全长6公里,道路宽度9米,技术标准为二级,增加防护和边沟7000立方米,500米开山爆破作业,计划投资0.16亿元。
东张线(西段)改扩建工程:起点乐善桥-终点开西界全长28.22公里,道路宽度15-23米,技术标准为一、二级,计划投资1.08亿元。
东张线(东段)改扩建工程:起点西丰镇六安村至辽吉界老爷岭段,全长43.736公里。路面宽度由原7米加宽至12米,计划投资2.19亿元。
(3)农村公路工程项目(1.94亿元)
新建工程:乡村级水泥路30公里,通屯道路、产业园区路82公里,省以上投资3358万元。
大中修工程:413.3公里(乡道250.5公里、村道162.8公里),省以上投资1.13亿元。
乡村级公路迎水面防护工程:22项4.7公里,丁坝4道,石笼1260立方米,挡墙23200立方米,总投资732万元。
农村公路“路田分离”、“路宅分离”工程:加宽路基2000公里,新挖(砌)边沟1500公里、排水沟200公里,修葺石砌边沟500公里、新补植路树1143公里,总投资4043万元。
2. 科学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设目标:围绕发展县域经济这一中心,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便捷安全的道路运输体系、建设功能先进的客运枢纽、构建绿色智慧的公交系统、推动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品质。
重点项目
公交客运枢纽站:项目设计范围包括客运站、停车楼、站前广场、道路绿化、给排水系统等设施。总计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2平方米,计划投资5000万元。
3. 强化行业管理与服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交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行业全覆盖;完成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行业治理效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保障措施
(一)树立统筹发展思维。将交通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政府与部门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抓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又抓根本性、长效性工作,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以此促进规划的整体实施。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及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投资交通建设的新思路,提高融资能力;注重发挥协调配合作用,争取财政、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形成建设合力。
(三)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按照既定规划和时间节点,全力做好前期可研立项、中期跟踪评估、后期监测督导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四)实施科技兴交战略。抓住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两个关键环节,支持开发运用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学术教育和培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立激励机制,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规划落实、交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