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县财政事业“十四五”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西丰县财政事业“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简要回顾

 “十三五”时期,全县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政改革,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县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 财政收入逐年增长

全县财税部门克服减收因素不断增多给组织收入带来的困难和压力,积极分析研判营改增及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和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对我县的影响,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超前谋划、细化落实工作措施,形成社会综合治税合力,推动税收政策实施,确保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财政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五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043万元,年平均28409万元,年均增长5.7%,其中2016年完成25723万元;2017年完成26179万元,同比增长1.8%;2018年完成28028万元,同比增长7.1%;2019年完成30013万元,同比增长7.1%;2020年预算完成32100万元,同比增长7%。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万元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预算

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率(%)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723

26179

28028

30013

32100

5.7

1、税收收入

16091

15192

14161

12902

19696

5.2

  2、非税收入

9632

10987

13867

17111

12404

6.5

二、税收占比

63.7

59.1

51.7

43.9

62.4

---

(二) 财政支出不断优化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和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五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0889万元,年平均224177万元,平均增长率12.2%。2020年预计完成260000万元,比2015年的146016万元增加113984万元,增长78.1%。积极筹措资金,坚决保障了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在2016年7月和2020年7月两次大幅提高津补贴发放标准,2020年已于全市发放标准拉齐,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支出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三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千方百计控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有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一是教育方面。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加大对中职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国家助学金政策。二是社会保障方面。确保各项养老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发放,实现了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15年提标;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援助机制;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医药卫生方面。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减轻了百姓医药费用负担;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加大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确保各项医疗补助资金足额发放;继续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救助制度。四是“三农”方面。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安排“三农”支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单位:万元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预计

十三五平均增长率(%)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

193436

205022

208987

253444

260000

12.2

一般公共服务

19049

18438

16014

18390

18880

4.2

国防

92

70

88

205

210

18.7

公共安全

8995

10414

6,423

9249

9488

5.4

教育

33791

38789

28,834

30350

31133

5.1

科学技术

1149

161

124

393

403

23.5

文化体育与传媒

2211

1734

1,557

2660

2729

16.6

社会保障和就业

21100

30774

54,187

52397

53749

26.4

医疗卫生

17629

19940

20143

22,778

23366

10.2

节能环保

5568

2323

2,103

12,467

12789

10.0

城乡社区事务

14058

6935

6,381

10968

11251

-7.4

农林水事务

57328

60180

55,461

69,327

71116

15.2

交通运输

6238

5259

6,158

6,379

6544

46.8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566

1026

844

4,085

4190

42.6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1434

1232

975

1,783

1829

10.1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28

0

0.0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1228

954

1,246

2,720

2790

32.4

住房保障支出

1592

5040

4,477

6,396

6561

39.7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

466

355

204

513

526

18.5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1,150

1180

0.0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887

1103

3768

1207

1238

-7.9

其他支出

55

267

27

28

-38.6

(三) 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创新理财观念,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牢固树立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主动理财的理念,形成“围绕大局、立足本职、服务基层、注重民生”的工作思路,促进财政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筹协调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业务,启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所有预算单位开展财政授权业务,建立科学精细化管理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实现“横向到边”的目标。同时,全面推行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纵向到底”的目标。三是全面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县本级政府预决算、县直各部门的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按统一的时间、内容、格式在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公开率达到100%,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打造阳光财政。四是落实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乡镇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能力,促进全县经济发展,2018年制定出台了《西丰县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合理划分收入范围,科学界定支出责任,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保障基层组织运转,提升乡镇政府执政能力;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监督,推动依法理财,提升乡镇财政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五是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遵循“摸清存量,分类处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原则,对新增存量资金进行认真清理。对已完工的项目及时办理决算,督促未完工项目加快实施,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要求各部门认真清理盘活部门存量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防止资金沉淀,将财政资金优先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 财政监管不断强化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着力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一是预算管理更加规范透明。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完善了部门预算定员定额管理体系,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县本级政府县直各部门的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在《预算法》规定时间内通过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二是财政监督检查全面拓展。对全县预算单位开展了收支运行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联动检查工作,对加强财政监督意识,严肃财经法律法规,完善单位内控机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三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五年共完成采购1772次,预算资金33723万元,实际支付31225万元,节约资金2498万元,节约率8%。全力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共完成建设项目决算评审647项,送审造价73106万元,审减造价10998万元,审定造价62107万元,审减率为15%。编审建设项目决算273项,审定造价20862万元。六是不断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完成政府性债务的清理及甄别工作,锁定政府存量债务,加强债务审批和统计上报,建立政府性債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等制度。置换债券36139万元,化解政府债务48124万元。

“十三五”的这五年,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成效显著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极大改善的五年,也是财政改革不断推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回顾“十三五”时期特别是近年来的财政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和宏观思维。财政工作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着眼全局,统筹当前和长远,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突出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要敢于触及矛盾,善于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守住民生底线。四是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对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看清看准的事,大胆推进,主动出击,努力争取和营造有利于县域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减收因素不断增多,财政收入的增速与全县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依然缓慢,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较高;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源和财税征管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刚性支出的需求较旺,债务支出规模大幅增,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财政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财政预算约束还需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绩效管理还不到位;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民生民本的理念,严格预算约束,强化财政管理,以有限的财力力求民生改善的最大化。

二、“十四五”时期财政工作规划

按照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体思路,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十四五”财政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促进我县“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和谐、文明、富裕新西丰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发展经济、培源增税原则。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拓宽税基,壮大税源,谋求财政发展后劲。

二是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原则。全力保持财政收支总量有较快的增长,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规范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内容,主要通过增量调整,促进支出结构优化。

三是依法理财、公开透明原则。坚持依法理财,强化依法治税,实现全面依法行政,使财政工作科学规范,财政决策和财政收支公开透明。

四是统一步骤、大胆探索原则。既要尊重财政改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按照上级部署进行发展,又要注重发挥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克服等、靠、要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三)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收入质量明显上升;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明显提高;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依法理财能力明显增强;基层财政和财政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指标:2020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3.21亿元,“十四五”期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达到4.5亿元。

三、“十四五”时期财政工作主要方向

(一)强化征管,促财政收入总量与质量并进

以财税法规为依据,以提高收入质量为核心,因地制宜,创新方式,不断规范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总量与质量并进。
  1.完善涉税单位信息化管理。加强与税务、工信、国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善经济及税源信息,全面掌握纳税人基本经济信息,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实效性。
  2.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建设管理。实时关注财税政策变化,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情况,强化部门协税护税意识和责任,广泛宣传税收政策,畅通信息渠道,提倡公民参与协税护税。关注税收异动变化,定期开展分析,随时调整工作部署,特别是针对我县财源结构进行认真细分,在执行政策与增加地方财力上寻找结合点,强化征管,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努力使收入质量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3.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坚持以票控费,票款分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土地收益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和土地收支程序。重点挖掘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使用收入的征收潜力;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有效管理方式,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二)注重民生,促人民生计不断改善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法定支出、保重点支出基础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完善符合县情、完整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大向农村尤其是距离县城较远地区的倾斜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提升社会保障和完善就业能力。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和缴费水平,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管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县级统筹,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完善大病救助和大病关爱,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新机制,完善对高龄老人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三无”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积极支持残疾人员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职业培训、技能岗位补贴等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网络服务体系。

3.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救助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4.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继续严控一般消耗性支出,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支持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严格控制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控制财政供给人员规模,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推进机关节支减支工作。

(三)创新方式,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地方财源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支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认真研究和把握上级部门对产业、区域和行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清理规范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以奖励、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发展生产。

2.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争取上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加大“三农”投入,完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3.支持发展重点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重大节能工程和污染治理项目,着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和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水污染治理、主要污染物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助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积极向上争取“三大政策”专项补助资金。

(四)深化改革,促财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财政工作效率为目标,全面推动公共财政建设的深入,努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2.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划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范围,建立有机衔接的预算体系。不断优化公共预算支出结构,提高保障能力;将土地基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约束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范围,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机制,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内容,逐步提高预算单位基本支出保障标准和水平,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支出。建立项目支出的评审和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细化预算评审范围,合理确定项目支出,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绩效预算制度,提高项目预算支出的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在完善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推行阳光财政,逐步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

3.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国库动态监控机制,重点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管理。深化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探索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和国库现金管理改革。

4.深化政府采购制度。大力推行政府采购预算,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发挥政府采购功能;公开政府采购信息,增强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政府采购效益;加快政府采购网络化建设,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5.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立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统一组织,分组实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逐步增强政府公共支出效果。
  
(五)管控债务,促财政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财政抗风险能力为目标,不断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准确掌握地方政府债务信息。认真清理和统计地方债务情况,建立地方政府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提高债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
  2.规范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认真研究国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相关政策,合理确定融资来源及资金使用的政策取向,不断规范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担保行为,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
  3.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完善举债程序,严格审批制度,控制债务规模和总量,增强政府举债的计划性。
  4.把握资金投向。坚持量力而行,效益优先的原则,将各类举债资金向有收益的项目倾斜,切实做到既办好事、办实事,又顾及财政的承受能力,防止各类债务风险向财政风险集聚。
  5.建立地方财政偿债机制。严格执行“谁借款、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抓好债务清收工作;同时建立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维护政府信誉。

(六)提高素质,促“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以人为本,以强化自身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财政工作的执行力为目标,齐抓共管,不断提升财政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大力宣传财政政策法规,探索财政法制宣传有效途径和方式,营造良好的依法理财环境。
  2.加强干部职工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营造学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财政改革新知识,增强广大财政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3.加强干部任用管理。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激励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4.加强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继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强干部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