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西丰镇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条件

“十三五”时期,全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工作要求,以强镇富民为目标,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发展基础

1.项目支撑,经济实力稳定提升。辽宁高高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转制,民和鹿业、华诚建材、铁岭新珍饰品、辽宁采逸有限公司完成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2020年,辽宁天盛隆食品加工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辽宁恒泰集团投资打造的小东沟生态旅游项目,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项目的支撑下,全镇可支配财力多年逐步提升。2019年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981.24万元、非税收入18.76万元;争取项目资金2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500元。

2.重农固本,“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全镇粮食产量稳定在4万吨左右;种植玉米3.7万亩,水稻0.3万亩,其它农作物0.2万亩。产业兴旺成效初显。共有56个农业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发展食用菌、种植西甜瓜、开发中草药材、栽植刺嫩芽等特色产业;成立种养合作社8家、百亩种粮大户35户、养殖大户11家、养殖场7家。2020年,新建农业产业项目2个:东昌村扶贫休闲采摘项目流转土地42.99亩,建设10个高标准辽南美早樱桃采摘大棚;和厚村高标准花卉小区项目流转土地80亩,种植各种灌木花和绿化苗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争取上级资金,完成5个村山洪沟治理工程,修复作业路2公里,完成2个村灌溉水源工程和3个村河道治理工程。积极筹措抗旱资金,启动水泵房35座,下发水泵30台,灌溉面积达0.8万亩。资产管理明显加强。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底工作。惠农资金按时发放。累计发放地力补贴和农业保险3600余万元,受益人口1.98万人。脱贫攻坚深入推进。2017-2019年,共发展产业项目13个,其中12个项目收益达到7%,无未完工和无收益项目。2020年,发展产业项目2个,共投入扶贫资金450万,预计收益33.75万元。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做到应改尽改,保障安全。发放“雨露计划”补助,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和低保扶贫措施,全体村民参加“防贫保”,长效保障机制惠及更多人群。

3.强化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清洁行动。每年春季,出动人工、车工清理14个行政村、51个自然屯生活垃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改善河道生态。重点实施顺德河2公里施筑沙堤、底脚三排压柳生态治理工程;石湖河栽植灌木柳4.3公里、22.4万株;修筑东昌河石砌护堤1.5公里。加强国土绿化。2020年春季,造林1267.8亩,其中采伐迹地造林102亩,荒山造林134亩,退化林造林500亩,小开荒还林185.5亩,坡耕地还林346.3亩。开创环卫新机制。5个城边村实现环境整治纳入县环卫统一管理,其他9个村垃圾清运由镇引进新家园物业统一管理。

4.注重安全,社会事业和谐稳定。保障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全面执行“五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加强巡查,隐患整改率达100%,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开展扫黑除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认真排查,全镇没有黑恶势力。化解社会矛盾。全力做好网上信访“三率”工作,持续落实“四个一”信访接待制度,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做好敏感节点的信访稳控工作,没有发生恶性集体上访案件。

5.以民为本,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五年来,累计为外出就医患者补偿2033人次,补偿资金近两千万元。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发放救灾款78万元,救助灾民3600余人次;累计发放临时救助款80万元,救助2600余人次。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构建生育文化新格局,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3944人。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下乡活动,14个村建成了11个文化广场,并建有硬覆盖灯光和体育健身器材,累计接收捐赠图书3000多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疫情期间,出色完成了56个小区、136个独楼和14个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6.优化功能,打造标准文明社区。站前社区迁入新址办公,维护了远景、胜利社区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室、图书室。创新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选用配齐了594名楼长和594名楼长助理,选用了1976名群众及党员担任单元网格长,同时在民房区还成立35个联防联控小组;在职党员进入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的比例达到100%,城区居民群众进入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的比例超过70%以上,社区管理工作能够做到全覆盖。

(二)发展“短板”问题

1.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且零散,专业优势不明显,全产业链条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能力有限,有些设施建设滞后。

2.工业经济贡献不大。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尚不完善,引进项目质量不高;规模企业少,创新改造乏力,没有形成“人有我优”的名牌产品,企业入库税金贡献比率不大。 

3.商贸服务发展缓慢。城区人口少,收入水平低,外流消费和网上消费不断攀升,商贸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且服务品种单调,商业发展有不升反降的危险。

4.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税收收入来源渠道比较窄,单一比重过大,影响财政收入稳定提升,后劲乏力。

5.社区服务能力有欠缺。社区工作零星分散,整合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综合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还需完善,创新服务手段还有空白,对居民人文关怀还需加强。

第二章 “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西丰镇坚持新发展理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十四五”规划,科学绘制发展蓝图,对西丰镇未来五年发展至关重要,意义深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发37号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聚焦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紧跟“数字西丰、生态西丰、健康西丰”建设步伐,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新思路,培育适合乡村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思路

正确认识西丰镇区位优势,抓住城乡共建契机,增强机遇意识,挖掘发展潜能,激活发展活力,做到取长补短,重点写好“扩”“补”“保”“落”四篇文章。在“扩”字文章上,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城区功能效应;坚持开放发展,挖掘“三大功能区”资源,坚持招商引资上项目,不断扩大存量企业经济总量,扩大园区企业数量。在“补”字文章上,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补齐社区功能短板;坚持共享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补齐现代农业短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保”字文章上,坚持绿色发展,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新时期镇、村美好家园;落实惠民政策,做好民生稳定工作,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落”字文章上,制定项目计划表,成立项目建设专班,挂图作战,保证项目落地生效;建立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政策措施执行到位。

(三)发展目标和采取的措施

到2025年,将西丰镇打造成为功能完备、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镇,进而成为县城的“卫星镇”和乡村“辐射源”。全镇具体经济指标预计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7.42亿元,一二三产比重实现37:24:39;预计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年增长20.11%;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万元,年增长10%左右;2267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全部达到10000元基准线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以上3个,超50万元以上9个,超20万元以上2个。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以下措施:

——牵住产业“牛鼻子”,补短板,调结构,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西丰镇地处西丰“中部工业核心区”,长期以来,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短板,“木桶”效应较为明显。特别是进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村产业兴旺乏力问题日益显现。未来五年,要围绕全县“五大绿色特色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包装一批农业产业项目,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一是抓好“菜篮子”工程。在城市周边各村,建设保护地和瓜菜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借助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把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以网上需求引导特色产业生产,逐步建设城市“中央厨房”的农产品供给基地,实现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新突破。二是包装田园发展综合体。深化小东沟农旅项目,投资3.5亿元,美化、绿化2300亩;建设停车场、道路、娱乐中心、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商务会馆、民居民宿、民俗博物馆等景区设施。以此为引领,投资5000万元,在东昌、执中、和厚发展绿色休闲农业1000亩。打造2000亩农业设施观游项目,借助公路沿线优势,沿路村屯建设果蔬设施大棚200栋,打造休闲采摘景点;扩大和厚村花卉种植和石湖村君子兰种植面积,打造花卉观赏景点。整合全镇采摘游、观景游、休闲游资源,建成镇域内田园风光综合体,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执中、林昌、东昌、茂林等城镇周边村,大力发展果树产业,打造千亩果园。同时,坚持多元化发展,着力发展牛、鹿、柞蚕养殖项目,新建规模养殖场3-5个,发展中草药、樱桃、草莓、食用菌栽(种)植项目,建设示范基地3-5个,以点带面,形成新型农业产业带。

——找准项目“支撑点”,扩增量,优存量,夯实快速发展根基。未来五年,要紧紧围绕西丰“一核、三区、N模式” 发展体系,立足西丰镇区位优势,积极拓展项目引入渠道,不断优化存量企业服务,有效激活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积极谋划招商项目,扩大园区企业数量。盘活公合、茂林、乐善3个村的土地资源,强化招商引资供地储备,有序扩大园区面积。在此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创业;依托县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全力发展“飞地经济”。未来五年,争取镇本级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规模招商项目5-8个;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小项目10-15个;14个村都有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形成小企业星布,大项目支撑的项目格局。二是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扩大存量企业经济总量。鼓励规模企业通过股份合作、联合并购等方式,形成跨行业跨产业的企业集团,重点推进新珍饰品、民和鹿业、鹿滋堂、高高食品等企业走“规升巨”的壮大之路。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良好信贷政策和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窗口期”,推动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扩大规模,走“小升规”发展道路;鼓励经营困难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或产业升级。重点对辽宁彩逸、鹿宝堂、华升建材等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新珍饰品二期项目,投资5000万元,占地21.03亩,建设面积4712平方米;天盛隆食品加工项目,投资7000万元,进行厂房、水、电、路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商务贸易,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依托全县商品集散地优势,以鲜食农产品、保鲜畜牧产品、特色野菜产品为主营商品,在工业园区建设集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冷链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发展地摊经济,在城区内规划建设3处早市、夜市市场,各社区提供农副产品地摊销售点,各村提供流动车临时售卖点,促进全镇商贸服务业发展。四是对接全县规划布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未来五年,把对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作为项目增量的重要途径。生态治河5公里、建设6个美丽乡村,8个村硬化巷道20.85公里;抓住发展鹿产业机遇,争取补贴资金建5个模规鹿场;争取上级资金建设农村田园发展综合体项目,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项目。五是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提升软环境实力。正确处理“放、管、服”之间的关系,成立服务专班,用好“一张网”,打通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镇各行各业探索建立诚信体系,分领域制定诚信标准,实现居民全覆盖,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好绿色“好文章”,不松劲,不懈怠,固守良好生态环境。未来五年,要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理念作为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践行“两山论”,落实环保督查整改要求,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推进国土绿化。植树造林2045亩;河道绿岸栽植30公里,公路绿化50公里;村屯绿化做到应树尽树、应草尽草。封山育林9000亩,清理小开荒做到应清尽清、不留死角、合理利用。二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依托康恒生物质发电项目、镇食用菌基地等,推进秸秆转换成燃料、基料、肥料、饲料等资源。三是落实河长制。推进河长制进程,建强壮大河管员队伍,提高水质标准,实现“岸绿水青”。四是改善人居环境。做好生态治河和美丽乡村工作;在5个城中村进行厕所革命,依托物业抓好城区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同时,规范畜禽粪便排放,实现养殖大户污粪堆放场、污水处理池和养殖散户污粪集中堆放场的全覆盖。

——托起民生“基本盘”,办实事,惠百姓,抓实民生保障工程。未来五年,要坚持把“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作为民生和维稳工作的主方向。一是落实就业和养老政策。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建立实名制数据库,掌握农民工流向;普及居民养老保险认证率,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实现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二是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胜利、向阳社区建设精神障碍康复中心200平方米,各社区建设高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民主、胜利、水岸、向阳社区建设生活服务中心1100平方米,推动全镇7个社区建设全部达到省定标准。积极参与“数字”西丰构建,借助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集老人康养、幼儿托管、代办采购等为一体的生活便捷服务体系;通过网络终端融合全县医疗资源,打造“医联体”;节约城市空间,筹建立体停车场;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实现新旧小区文体设施全覆盖。三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规范农村低保管理,科学安排临时救助;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四是保障各领域安全生产。做好企业安全、建筑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及防火、防汛安全工作,织密筑牢“大安全网络”,为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塑造精神“新风貌”,挖潜力,保文化,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未来五年,要大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一是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二是切实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发掘民间艺人、培养剪纸和书画传人、收集民间传说、保存少数民族文化影像资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境内古墓群、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打造治理“新格局”,强法治,建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未来五年,要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变“试点”为“典型”,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持续加强乡村综治中心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协调一致,实现群众办事“一条龙”服务,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解决问题“一杆子”到底,社会管理“一篮子”全包。二是织密服务管理网格。选准、用好楼长、楼长助理,网格长和网格员,始终保持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在全镇村和社区推广“信访代理”“党建+公益+调节”等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实现无越级访、无集体访、无“民转刑”案件,小事不出社区和村,大事不出镇的“三无、两不出”目标。四是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广泛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和村民群众来信来访,推进依法行政再上新台阶。

第三章 “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与创新机制

(一)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调度、跟踪和监管。制定《重点项目计划表》,落实责任、挂图作战,保证“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落实。

2.加强指导,强化合力。各站办所和社区(村),要把规划纲要作为未来五年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重大项目的决策依据,14个村要结合实际,制定本村规划纲要,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及时总结宣传推介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鲜活经验做法,推广一批在项目、产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切实用“比学赶超”推动抓落实,促进成长效。

(二)创新机制,强化制度性供给

     1.坚持党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全镇参与,分管领导抓落实的专班工作机制。确定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形成“抓项目、抓落实、抓效率”的工作机制。

2.强化项目实施的要素供给。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资金统筹,确保规划有效实施。积极对上争取财政投入资金,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做好地方配套;推进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入股从事产业化经营;多方筹措各项事业发展壮大资金。优化村庄布局,整合全镇零散存量建设用地,为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招商和企业改造扩建提供土地供给。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联合高校人才,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于西丰镇经济社会建设,为未来五年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3.开展规划实施评价监督。强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坚持“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对“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进行集体讨论决定,聘请专业资质机构充分论证,进行工程招投标,保证项目建设依法依规运行。各工程项目和政策执行效果,及时公开、公示,积极主动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确保“十四五”规划获得最大经济成果和最好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