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榆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西丰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柏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期间是柏榆镇经济持续向好,社会各项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原则、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具体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柏榆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建设“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奋斗目标,以及我镇在“三大功能区”之中的定位,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原则和预期目标

为适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我镇将坚持以下几个总的指导原则:

一是多点开花原则。紧扣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实现一、二、三产全面发展,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中心地位、明确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明确商贸流通的支撑地位,多点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总量和水平,提升我镇综合实力。

二是重点突破原则。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并结合我镇设施农业和果树产业进行项目包装和招引,促进农业和工业融合发展、跨越式发展。

三是统筹兼顾原则。“十四五”期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心镇区与其他村屯发展的关系、优先发展与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系,努力实现城乡互补、区域协调、共同富裕、统筹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镇的预期目标为:到2025年,全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万元,比2020年增长733%;三次产业占比力争实现40:35: 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

三、重点工作与项目谋划

(一)产业兴旺方面

1第一产业

按照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快土地流转,确保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要实现特色种植品类规模化、区域化。立足我镇果树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基础,在全镇各村大力发展果树和蔬菜设施农业。在巩固发展好大砬山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在骏业村、福善村发展蔬菜冷棚1200亩。在鹿鸣村和录房村发展优质水稻800亩。在福善、解放、福合等村发展果树5000亩。大力打造中草药材种植基地,在全镇除解放村以外8个村发展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0000亩,充分利用好退耕还林、清理小开荒的契机,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特别是推广果药套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此外,在庭院中鼓励种植山野菜,并与鸿鑫土特产品公司合作,确保农民销路畅通。到“十四五”末,山野菜种植面积要达到2000亩,其中庭院种植800亩。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研,摸清市场需求,与沈阳农大、吉林省农科院果科所等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产品科技培训体系。强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出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共品牌,组织进入中高端市场,严把产品授权和产品优选关,从基地、产品、检测、包装、物流到终端均可追踪溯源,确保产品优质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触网”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和半径。同时,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率,通过与北京启迪集团合作,引进秸秆燃料化生产线,以及配套炉具。到“十四五”末,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新型燃料用户达到800户。

三是要适度发展畜牧业。“十四五”期间在畜牧业上坚持“控品种、抓规模、建小区”原则,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注化水平,打造安全环保的畜牧业。建立健全畜牧防疫体系,严控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增加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摒弃传统养殖方式,降低养殖成本。建立标准化污粪处理设备,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十四五”期间,全镇标准化养殖小区要达到8个,养殖示范大户20户,规模较小且污染较大的养殖散户减少35%,畜禽存栏达到6万头只。

四是要完善服务体系。鼓励种植、养殖、农机等方面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抱团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将低农机作业成本,整合农机资源,防止一户一机造成资源浪费。到“十四五”期末,力争30%农民加入到各类合作社组织之中去。此外,大力发展本地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经纪人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市场和农副产品流通。使小产品闯入大市场,获得大效益。向上争取支持,力争在我镇水果生产重点村实现防雹点全覆盖。同时,建立防旱、防汛、防风、防雹、防火“五防”台账,储备相应物资,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2第二产业

将招商引资作为本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撬动点、支撑点和拐点,依托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采取“五个一”发展机制(明确一种思路、咬定一个目标、打造一支队伍、守住一条底线、怀揣一份温暖)明确“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飞地经济为重点”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着力引进一批附加值高、财政贡献率高、能耗低、污染小的农产品深加工、中草药材加工,以及袜子、手套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十四五”期间,全镇计划招引项目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个,税收达到1000万元。此外,积极服务好康恒、广丰以及风电项目,促使这几个项目在“十四五”期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接好科大讯飞、启迪集团、金发科技等项目,促使其落地投产。

3第三产业

以优化结构、带动就业、延长链条为出发点,以发展旅游、餐饮、商贸、物流等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全镇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未来全镇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营销模式变化,大力发展好仓储物流业,特别是与相关农事龙头企业合作,将冷链仓储、物流转运、产地直发等环节落在本地,使产业链前移,减轻企业仓储负担的同时,促进本地三产发展。“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冷库  800平;针对乡镇信息相对闭塞,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甚至被骗的情况,积极推进劳动中介服务,为全镇居民提供及时、真实、详实的就业信息,保证务工收入。“十四五”期间,计划引入此类中介机构不少于2家。同时,紧密围绕全县总体布局和用工需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并建立技术工种台账,方便就业推介,开拓劳务市场。此外,鼓励有志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吸引人才回流;依托大砬山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将小畜牧场屯整屯改造成满族民俗村落,讲好柏榆历史、唱响柏榆声音,将其与解放沟、花果山、转山湖、二龙湖等景区有机结合,打造西丰“百里旅游圈”。

(二)生态宜居方面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破坏严处”原则,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生活上,倡导低碳环保,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十四五”期间,各村计划新建垃圾池52个,绿化美化18800延长米,安装路灯245盏,努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生产上,引导农民不乱施化肥、不乱用农药,合理处置农药瓶、秸秆、粪便等废物,防止造成面源污染。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废渣、废气、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继续巩固和发展“四退四还”工作方法,做到建设和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自然封育和人工造林相结合。“十四五”期间,计划栽植1460亩各类树种。要做到产权明晰,消除林权纠纷。针对执法过程中反应速度慢,难以当场确定证据的实际情况,增加科技含量,采购无人机1台用于巡逻监测和取证。重点做好主要公路两侧和村庄内部的林木补中和养护;在河道治理上,加固维修除险3.1万延长米,争强抵御灾害能力。注重涵养水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老旧设施更新换代,改善农业用水条件。“十四五”期间,全镇计划新打机井87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三)乡风文明方面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我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布局幼儿园,提高适龄儿童入园率。全面抓好镇村两级卫生院和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医疗条件和就诊水平。建立起覆盖乡村、功能相对完备的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充分利用好东软一体机、海联卫生室等配套设备,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随访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扩大覆盖面,结合“防贫保”“健康保”等其他政策保险,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化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类公共文化建设,使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时有载体、有支撑、有阵地。到“十四五”末,农家书屋书记保有量要达到100万册。通过开展演出、道德讲座、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惠民内涵,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提振农村精气神。大力倡导家风家规文化,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形成各个的家风家规,同时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深化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家风教育,把家风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以好家风好家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向善向上,以优良家风带民风、以淳朴民风助推文明乡风,最终铸成农村新风,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各村也要形成各村自己的乡村文化,结合自身目前发展状况和历史沿革,并通过不断学习,形成具有本村特色的“村文化”,并以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解放村可形成果树文化、骏业村可探索满族文化元素。

(四)治理有效方面

在治理结构上,同步加强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市场组织(如企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群众互助组织、村民社群组织等)等主体的建设和培育,尤其是应加强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党支部和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者、行动者、示范者、整合者角色,积极搭建各类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和渠道,让每一类组织都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协同解决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满足村民多元需求。

在治理方法上,努力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总体方法论要求。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理事会等自制载体真正发挥作用,凸显出村民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同时,加速推进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动力和水平;其次“十四五”期间,各村都要制定村规民约、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重建族谱家训等,积极推行乡贤治理、好人好事榜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借助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后要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开展普法教育,在全镇上下形成“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到“十四五”末,要依托法律援助机建成线上法律援助机制,力争在镇本级安装法律援助机1台,并选择2-3个有条件的村安装,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同时,镇村两级视频系统实现全覆盖,丰富信访接待方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在治理支持上,依托在线教育、县委党校等载体,对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乡村发展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训,真正将村级党政领导班子打造成一支“有思路、有想法、有能力、有情怀”的基层实干家队伍。同时,下大力气培养当地能人,吸引外部人才,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班长”和“领头雁”作用。

(五)生活富裕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础,做好后脱贫攻坚时期的政策延续、产业延续、帮扶延续,将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住、巩固好、发挥好,努力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大步迈进。一是要保就业。依托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二、三产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挖掘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拓宽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渠道。同时,努力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就业培训和保障机制。“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人次。二是要保民生。“十四五”期间,大力补齐短板,重点对农村公路、水利、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是农民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有保障,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幸福指数,实现农村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升级。三是要保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内在(培养新型农民)和外在(人才吸引),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和动能。

、保障措施

一是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十四五”规划目标看似遥远,却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必须充分调动和依靠各方力量,形成上下同心的工作局面。围绕发展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下包袱,以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魄力,真正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

二是要转变作风、营造环境。围绕目标,狠抓作风建设,助理解决阻碍目标实施的行风,确保全镇上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注释的作风,推动各项目标落实、落地、落细。同时,规范各种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环境。

三是狠抓队伍、提高能力。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激励等环节,不断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十四五”建设过程中的带头表率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驾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做到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做到“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让无为者无位、让务虚者无位、让违纪者无位”,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