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丰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8日
西丰县诚信水库是县城唯一的饮用水源地,2015年被辽宁省水利厅列入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辽水资[2015]406号),为了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提高饮用水水质,严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禁止剧毒农药的使用,大力宣传和鼓励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切实减少面源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农业农村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为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种植业的管理,积极引导农户走生态农业道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和种类,推进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肥料的使用,控制和削减农业排污总量,切实降低化肥农药对水源地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业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业环境保护常识、农业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好处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了对农药、肥料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活动,向种植户传授“三品”种植技术,规范农药、化肥使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平和农药、肥料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普及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活动要做到进村入户,人人知晓。
(二)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污染源
一是推进精准施肥。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二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三是改进施肥方式。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四是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加大秸秆还田利用力度、提高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替代部分化肥投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达到化肥施用量负增长。
(三)加大农药市场监管
把加强高毒、剧毒农药监管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关口来抓,不断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县农业农村局日常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农药市场专项集中整治活动,整顿过程中严格检查高毒、剧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和高毒、剧毒农药定点专柜经营销售情况,对违法行为依据法律给予了严厉惩处。通过开展农药监管工作,主要作物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四)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
大力争取财政、社会等各方面资金,以减存量、控增量,逐步清洁田园为目标,实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当季使用和当季回收,科学处置利用,防止二次污染。根据县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诚信水库上游土地面积实际用药情况,各村要建立农药废弃物台帐,结合台帐按照每个农药瓶1元进行回收,统一集中处理,资金由县财政承担,彻底做到农药废弃物零丢弃。
(五)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重点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秸秆固化等,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拓展秸秆饲料化利用途径,大力推广秸秆“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技术和秸秆养殖技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社会化、组织化服务水平。通过秸秆综合利用使诚信水库上游的秸秆利用率达到86%以上。
(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工程
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实施农业投入品整治工程,强化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执法和管理力度。积极支持鼓励在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推进“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使诚信水库上游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西丰县农业农村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县城饮用水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日常工作。
(二)强化协调配合
各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主动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通过整合项目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多方参与,形成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西丰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8日